哈米思心理諮商所在今(113)年陸續辦理各項不同的活動,8月11日分享主題為「親職教養: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依附關係?」以大眾為導向,深入淺出並加入體驗小活動,讓大家透過心理學來認識依附關係。本場次於台北車站辦理,當日室外雖然下著滂沱大雨,但卻一點也澆不熄現場民眾的好奇與發問。
本場次主要討論:
➡️影響親子依附型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?
➡️除了聆聽和了解孩子的需求,照顧者是否有注意自己的「自我照顧」呢?
➡️腦袋中的「低層次迴路」與「高層次迴路」對應的生理與心理需求?觸發不同迴路對親子關係有什麼影響?
➡️親子互動中,照顧者的語言表達、肢體動作或態度是否一致呢?
➡️PACE互動法的分享與實際操作舉例。
現場小幫手的精華摘要:
照顧者可以試想,與孩子互動、溝通時,讓孩子感受到的,是否和自己想表達的意思一致?或是讓他/她感到矛盾、困惑?甚至出現了「攻、呆、逃」等情緒反應呢?
在人類的大腦中,有**「低層次迴路」與「高層次迴路」**的思考模式。低層次迴路的對應區塊是「杏仁核」,同時也是大腦的「情緒中樞」,處理情緒、關係連結等。高層次迴路的對應區塊是「前額葉」,處理思考、語言、判斷能力、自我控制等功能。
互動過程中,孩子會從照顧者所表現出的語氣、情緒,和肢體動作,判斷當下的情境是否讓自己感到安全、自在,假如孩子感受到相反的情況,則會觸發大腦低層次迴路的功能,出現「攻、呆、逃」等反應,進而影響高層次迴路的功能運作。
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,不只是孩子,照顧者的低層次迴路需求是否被滿足也很重要。照顧者可以想想看,自己的低層次迴路需求會有哪些?又能如何滿足?可能是「吃飽」、「睡好」,或是「自己的興趣、愛好」、「獨處的時間」等。照顧者在疲倦時,將照顧的工作,交棒給伴侶、家人,並且在休息時,滿足自己低層次迴路的需求,才能夠在親子關係中,更貼近彼此。
哈米思心理諮商所X哈米思自助與助人網
🍀我們將持續辦理不同性質的講座、團體、工作坊或讀書會,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考:
➡️團體課程與工作坊 Archives – 臺北推薦心理諮商/特教諮商/親子關係/失戀/喪親哀傷失落 (heart-miss.com)
🍀哈米思的FB將第一手分享最新活動訊息,請支持按讚👍並分享~
🍀更多專業心理健康資訊提供給照顧者,歡迎有興趣的朋友閱讀更多文章:
🎬活動介紹:親職教養: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依附關係?
✒️編輯:哈米思心理諮商所-邱思瑜實習諮商心理師、黃敏懿諮商心理師